上半年廊坊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增加值增长快于整体经济 ...
其次,更加专业的环保企业。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严峻形势,为提高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省环保厅4日起分成13个督查组赴各设区市开展2017年冬季蓝天保卫战驻点督查行动,督查时间将持续到年底。南京市启动《南京市冬春季节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二级防控措施,要求各区以及相关企业、工地,严格落实相应要求和举措:钢铁、石化、化工企业进一步限产减产直至停产;拆迁、土方施工全面停工;水泥、砂石、混凝土生产和运输全部停止。
连云港市3日暂停市区渣土清运许可,同时加强对火电、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环保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高效运行,污染物排放降至最低;督促施工工地严格落实防尘措施,确保无可见扬尘,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停工;加大对市区砂石运输车等大型货车的检查力度,对未采取密闭等防尘措施的,依法予以处罚。省环保厅迅速行动,根据环保部和省政府要求,指导和督促各设区市依法启动最严监管,真正让各项管控措施落地生效,为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任务和年度环保约束性指标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省级与各设区市会商,根据各设区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随时会商,做到精准预报、精准管控。升级版驻点督查即日启动据预测,受本地累积和冷空气南下外源输送的共同影响,预计3日午后至4日我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北向南逐渐转差,多数城市将经历一次污染过程,短时可达重度污染,5日冷空气过后全省空气质量将有所好转。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程炜介绍,下一步,环保部门将继续强化三方面工作增加与区域中心或总站会商频次
环保税法明确了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开征税的同时停收费。目前,各级地税部门将围绕造环境、促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环保税改革,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协作,强化税收征管,充分发挥环保税的功能定位和调节作用,以环保税改革的丰硕成果推动全省转型发展。二、建议性减排措施(一)公众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
(六)交通部门对连接市政道路的公路路段(国道、省道等)每天至少湿扫3次,其他路段每天至少湿扫1次;督导全市汽修企业喷烤漆作业实施错峰作业(每日8时至17时停止作业)。截至27日12时,西安市AQI为183,且仍处于上升趋势。(四)卫生部门督导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类疾病患者的防护宣传和就医指导,指导市民按照污染等级合理使用专用防护口罩,对空气净化器使用进行规范明确;增设相关疾病急(门)诊,增加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向社会公布第一梯队的医院名单。(三)环保、卫生、教育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别按行业和属地管理要求,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在确保达标排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使用效率。28日至29日,受弱冷空气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有轻微改善。
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决定发布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从11月27日17时起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组织落实以下措施:一、健康防护措施(一)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减少户外活动11月27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11月28日至30日),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较好,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2月1日至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散条件不利,区域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11月27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11月28日至30日),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较好,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12月1日至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散条件不利,区域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未完成达标方案编制的地方政府、地方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尽快制定达标方案并向社会公布。环境保护部11月26日公布了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编制进展情况。《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逐一排查达标状况。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地表水343个水质不达标控制单元中,335个已编制实施了达标方案,完成比例为97.7%。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自2016年起,定期向社会公布。
环境保护部要求,达标方案编制已完成的地方应按季度报送达标方案实施情况、重点工作管理台账。但仍有少数省份达标方案编制进展缓慢,其中,广东、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应编达标方案分别为13个、37个、11个、1个,目前完成比例分别为92.3%、89.2%、81.8%、0%。
据悉,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地表水343个不达标的控制单元中,8个未编制完成达标方案,涉及广东、河北、陕西、甘肃4省份。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域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据了解,根据2014年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数据,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6月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全国343个控制单元水质不达标需改善的信息,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56个县(区、市)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域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据悉,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地表水343个不达标的控制单元中,8个未编制完成达标方案,涉及广东、河北、陕西、甘肃4省份。未完成达标方案编制的地方政府、地方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尽快制定达标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根据2014年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数据,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6月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全国343个控制单元水质不达标需改善的信息,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56个县(区、市)。环境保护部11月26日公布了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编制进展情况。
环境保护部要求,达标方案编制已完成的地方应按季度报送达标方案实施情况、重点工作管理台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逐一排查达标状况。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地表水343个水质不达标控制单元中,335个已编制实施了达标方案,完成比例为97.7%。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自2016年起,定期向社会公布。
但仍有少数省份达标方案编制进展缓慢,其中,广东、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应编达标方案分别为13个、37个、11个、1个,目前完成比例分别为92.3%、89.2%、81.8%、0%特别是对督察组转办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把严查严办、立查立改、及时上报三个环节,坚持亲自督办信访案件、督促问题整改、督导信息公开,做到一个问题一个包抓领导、一组专办人员、一套整改方案,并抽调环保、信访、监察、公安等部门精干力量,从案件的调查取证、走访了解、资料收集、报告汇总,到整改措施制定、督促落实等全过程实行包干负责。对涉事单位、企业和个人依法依纪依规采取行政处罚或追责,确保环境信访问题随转随办、无缝衔接,做到立转立查立改,边督边改边公开。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交办庆阳的31批126件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已办结117件,责令整改66家,立案处罚36家,处罚金额255万元,停产限产30家,关闭取缔31家,约谈30人,问责35人。
自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开展以来,庆阳市高度重视,针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转交的环境信访案件进行逐个督查、重点回访,切实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督察整改过程中,庆阳市各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了一高、三不、一督办工作机制,即市级领导带头推动优质高效办理信访件,对信访件涉及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对信访问题处理不满意的不放过,对督察工作实施情况专项督办。
截至目前,庆阳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45起,查封扣押23起,限产、停产92起,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5起,行政拘留8起。省第一环保督察组转交庆阳的15批260件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已全部办结上报
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交办庆阳的31批126件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已办结117件,责令整改66家,立案处罚36家,处罚金额255万元,停产限产30家,关闭取缔31家,约谈30人,问责35人。截至目前,庆阳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45起,查封扣押23起,限产、停产92起,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5起,行政拘留8起。
省第一环保督察组转交庆阳的15批260件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已全部办结上报。在督察整改过程中,庆阳市各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了一高、三不、一督办工作机制,即市级领导带头推动优质高效办理信访件,对信访件涉及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对信访问题处理不满意的不放过,对督察工作实施情况专项督办。特别是对督察组转办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把严查严办、立查立改、及时上报三个环节,坚持亲自督办信访案件、督促问题整改、督导信息公开,做到一个问题一个包抓领导、一组专办人员、一套整改方案,并抽调环保、信访、监察、公安等部门精干力量,从案件的调查取证、走访了解、资料收集、报告汇总,到整改措施制定、督促落实等全过程实行包干负责。自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开展以来,庆阳市高度重视,针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转交的环境信访案件进行逐个督查、重点回访,切实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对涉事单位、企业和个人依法依纪依规采取行政处罚或追责,确保环境信访问题随转随办、无缝衔接,做到立转立查立改,边督边改边公开(四)加强环保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随着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各个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与资金的限制,许多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柱,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进步、社会消费水平、国家综合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和谐与生态环境健康。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状态与质量关乎着社会的每一个人。具体来说,即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状态,而应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前期的预防与控制,以预防为主要方法,后期治理与前期预防紧密结合。